2021年8月18日,由中國工程院院士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康振生領銜的專家團隊,對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、四川華勝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“優異紅肉黃肉獼猴桃育種材料創制”成果進行了田間評價。經專家集體討論認為,該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其中在紅肉獼猴桃育種材料創制方面達國際領先水平。
記者了解到,經過近40年的育種材料創新,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、四川華勝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“優異紅肉黃肉獼猴桃育種材料創制”成果取得了突出成就。在紅肉獼猴桃選育方面,該成果培育出全球第一個紅肉獼猴桃骨干親本“紅陽”,國內外用其育成紅肉品種12個,占世界紅肉品種80%以上。
同時,創新了具有紅色素基因的雄株選擇方法,培育二倍體紅肉獼猴桃父本材料3份,提高了紅肉獼猴桃新品種選育效率。
此外,建立了五級紅色等級評價標準,創制出單果重60g以上、紅色等級3級以上、干物質含量18%以上的二倍體優異紅肉獼猴桃育種材料5份;利用野生四倍體紅肉獼猴桃材料通過雜交率先創制出抗潰瘍病、單果重83g、紅色等級3.5級的四倍體優異紅肉獼猴桃母本材料2份,具有紅色素基因的四倍體紅肉獼猴桃父本材料1份,為選育抗潰瘍病紅肉獼猴桃品種提供了育種材料。
在黃肉獼猴桃選育方面,創制出干物質含量19.72%的黃肉獼猴桃父本材料3份,果肉金黃色、果實在0℃下可貯藏6-7個月、貨架期20-30天的黃肉獼猴桃母本材料1份,單果重100g以上的抗潰瘍病四倍體黃肉獼猴桃母本材料14份。
豐富的紅肉和黃肉獼猴桃種質資源。
專家組一致認為,成果創制的優異紅肉黃肉獼猴桃育種材料,為我國獼猴桃育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,對解決我國獼猴桃種業卡脖子技術具有重要意義。
“‘紅陽’同時作為一種種質資源,紅色素明顯、品質優異的特點突出,對產業的帶動作用大。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黨委書記江國良認為。
在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呂秀蘭看來,基于項目組率先在西南地區建立的最大的獼猴桃種質資源庫,成果研究的基礎扎實。
“從研究成果來看,近年來團隊做了大量種質創新和育種工作,創新性突出,經濟價值高。尤其是在紅肉四倍體材料的創制以解決紅肉獼猴桃抗潰瘍病問題上,意義重大。” 陜西省農村科技開發中心主任、獼猴桃育種專家雷玉山表示,同時,利用“紅陽”材料,選育出優異的紅肉品種也令人感到驚喜。
“我國種業在主要作物領域具有優勢,但是在園藝領域仍舊落后于國外先進水平。在這方面,四川獼猴桃育種團隊邁出了很好的一步。”康振生表示。